021-65983162
点击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砼商汇_中国混凝土网交易平台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行业资讯 价格行情 

中国建筑或迎来“装配式”革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9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建材报
核心提示:到2015年底,全国已建立起56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11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行业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过,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星火燎原,在为行业带来新气象的同时,建筑行业业态或将面临洗牌和重构。

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重点提出,要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8月1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对2012年以来发展装配式建筑情况展开调查,包括各地装配式建筑政策标准制定、技术研发情况,装配式建筑管理机构、设计、生产、施工等单位信息,以及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情况。10年达到30%就意味着市场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机遇,爆发点或许就在不远处。


发展装配式建筑势在必然


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针对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10年30%”的目标,更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送来政策东风。


到2015年底,全国已建立起56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11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行业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过,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星火燎原,在为行业带来新气象的同时,建筑行业业态或将面临洗牌和重构。建筑产业现代的核心是建筑工业化,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特征是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建筑工业化是生产方式变革,是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它不仅是房屋建设自身的生产方式变革,也是推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节能减排战略、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全产业链整合,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是建筑产业走上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产业化道路。其总体目标是生产方式变革,技术核心是主题结构工业化,建筑部品集成化。类比国外的发展经验,我国住宅产业化或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出现首次下降,下降幅度为0.6%。随着建筑人工的紧缺和成本刚性上升,产业化住宅的优势将逐步体现。随着各地示范工程的陆续完工,产业化住宅的技术经济性能将得到较为完整的体现。尽管在外部需求下降和自身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下,建筑业的高增长时代渐行渐远,但随着国家及各地扶持政策的渐次落地和社会认同感加强,比如在保障住房建设中支持产业化住宅、对于采用产业化住宅的小区给予一定的容积率优惠、农村住宅建设首选装配式等等,庞大的住宅建设市场将为产业化住宅占有市场规模提供有力保证。


当前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且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有媒体报道,2014年整个沈阳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构件厂销量仅2万立方米,产能释放率只有8%,虽有“积木”却无处可“搭”。无独有偶,哈尔滨、合肥、江苏、河北等PC发展较为领先的地方也不同程度出现了类似沈阳的情况。甚至有媒体爆料:2016年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作为一场建造方式的大变革,大家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是正常的,如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有无保证?建筑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装配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吗?配套“软件”是否完全到位了?是追求PC率还是社会效益?客观地讲,目前的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在顶层设计、技术标准、全产业链打造、关键技术等方面确实存在不少缺陷,这是全行业必须正视的问题。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将建筑产业现代化等同于部品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化施工比例的提高,这种以偏概全的思维可能导致我们走上一条畸形的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二是一次性成本过高成为拦路虎,对循环利用、规模效应带来的性价比改善等潜在优势缺乏研究和了解,看到相对较高的造价就望而却步。三是行业宣传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四是技术创新、研发需要有更多突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认为,大力创建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建筑通用体系与部品技术,发展装配式建筑,突破传统生产建设模式、促进建筑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应当成为当前我国建设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科技攻关目标。


多措并举助力装配式建筑发展


首先,下决心解决好现有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分流问题。未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建筑行业内分化将变得激烈,不可避免地会有大量企业和从业人员退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不下5000万,队伍非常庞大。建筑业有很多岗位,就土建一块来说,就有木工、泥工、水电工、焊工、钢筋工、架子工、抹灰工、腻子工、幕墙工、管道工、混凝土工等岗位。做装配式建筑后,一些墙体、楼梯、阳台等部品构件在工厂中就已经制作好,工人的现场操作就仅是定位、就位、安装等步骤,所以木工、泥工、混凝土工等岗位需求将大大减少。同时,采用装配式工法施工后,多采用吊车等大型机械代替原来的外墙脚手架,所以架子工也将无用武之地了,而吊车司机、装配工、焊接工及一些高技能岗位可能愈发吃香。可以肯定,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一步步推广,所需的劳动力会越来越少,如何解决因机械化生产代替人工作业而带来的过剩劳动力安置,将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其次,找差距,补短板。一是从根本上平衡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中存在的钢构、木构、砼构发展不均衡问题。目前行业发展热点主要集中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住宅,框架结构及其他房屋类型的装配式结构发展并不均衡,无法支撑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要展开研究,制定政策,鼓励钢铁企业转产钢构,使三大装配式建筑齐头并进、均衡发展;


二是完善技术体系。目前国内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大多采用底部竖向钢筋套筒灌浆或浆锚搭接连接,边缘构件现浇的技术处理,其他技术体系研究尚少,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三是加强装配式结构基础性研究,作为主流的装配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方式,套筒灌浆连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一种机械连接形式应用,但在接头受力机理与性能指标要求、施工控制、质量验收等方面对三种材料(钢筋、灌浆套筒、灌浆料)共同作用考虑还不周全;夹心墙板连接件是保证“三明治”夹心保温墙板内外层共同受力的关键配件。连接件产品设计不仅要考虑单向抗拉力,还要承受夹心墙板在重力、风力、地震力、温度等作用下传来的复杂受力,且长期老化、热涨收缩等性能要求很高,还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四是抓紧起草标准规范。标准规范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其重要性已被全行业所认同。由于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缺乏基础性研究与足够的工程实践,使得很多技术标准仍处于空白,亟需补充完善。可以借鉴发展高铁的经验,“拿来以后再消化”;


五是抓紧培养专业人才。装配式建筑需要一大批掌握相关技术的专业人才,如BIM设计人员、预制构件生产技术人员、现场施工指导人员等,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开班培养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但这届学生离校时遭遇了建筑业的“寒冬”,结果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随着产业化市场转暖,职业院校要主动研究装配式建筑岗位新需求,与企业携手开发新课程和新教材,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适应产业化发展的装配式建筑岗位专门人才。


最后,先示范,后强推。当前,应以少量工程为样板,以严格技术要求进行控制,样板先行再大量推广。应关注新型结构体系带来的外墙拼缝渗水、填缝材料耐久性、叠合板板底裂缝等非结构安全问题,总结经验,解决新体系下的质量常见问题。要加大科研投入,突破关键技术;加大高强度、自保温、阻燃、长寿命、可循环、健康的轻质、高强、多功能新型建材产品的开发力度;要加快项目建设体制改革,创造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此外还要按区域容量,扶持和培育一批大型产业化企业集团,激发市场主体推进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文作者: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材料工程系主任石常军,教师韩飞)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装配式 中国建筑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