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983162
点击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砼商汇_中国混凝土网交易平台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行业资讯 价格行情 

十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是房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21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转载
核心提示:事实上,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十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有可能就是房子。 说十年后房子便宜,是相对人均收入而言的,比如现在人均月收入是3000元、房屋均价是每平方8500元,而十年后人均月收入是1万元时,房屋均价可能是每平方12000元,相对而言,房屋的价格当然比现在便宜多了,因此,现在高价买的房屋放到十年后非但不保值增值,还会严重贬值!


中国现在正处在从世界工厂往世界市场转化的过程中,旺盛的需求在今天还得不到满足,这就是投资的机遇。


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以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实现了年均9.8%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人均GDP实际增长17倍多。


发达国家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一个人终其一生实现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英国只有56%,美国大约为1倍,日本也仅为10倍,而中国这一指标超过历史上任何国家。


人们曾经见证过东亚经济奇迹,而中国经济奇迹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以这么快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地发展,这一事实举世公认。


美国经济学家萨默斯曾经感慨:300年之后的历史学家,一定不会忘记大书特书这一前所未有的中国奇迹。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全世界各个国家经济的影响甚大。


商业见地网认为,随着人民币的贬值,中国经济的下滑,流通性紧张等,十年之后的中国远超你想象!


消费


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平日精打细算的人们吹响了“买买买”的号角,朋友圈开始被旅行、血拼、聚会等各种照片不断刷屏。这些照片不但记录了生活的美好,还清晰刻画了中国消费的崛起。


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


无疑,来自投资人士和经济学家的预言正在被逐渐证实:中国消费大潮正在迅猛来袭。


“中国现在正处在从世界工厂往世界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弘毅投资董事长赵令欢直言不讳,他列举了一组令人咋舌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仅在2014年中国各种消费占全球的比重是惊人的:智能手机全球34%的消费在中国,钻石首饰全球12%的消费在中国,在线游戏是18%,连巧克力也占全球消费的2%。


“经济低迷,我们担心消费下滑,但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旅游团都变成了全球采购团,大家还在呼唤更多卫生、安全、健康的食品,呼唤着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些旺盛的需求在今天还得不到满足。这就是投资的机遇。”赵令欢透露,最近三五年弘毅80%以上的投资在服务、消费领域。


一份来自华创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如以人口峰值在46岁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消费支出的峰值点,2015-2025中国将迎来45-49岁消费人口高峰。


报告指出,“Y一代”(1980-2000年出生人群)和“她消费”正成为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Y一代”(1980-2000年间出生的人群)整体占比目前我国人口的30%,80后注重生活品质,90后属于主动型消费,均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和超前消费意愿。


同样的,在互联网时代,女性消费群体与分享精神对消费的促进效应被不断放大,引发了万亿级的女性消费产业。


在消费大潮汹涌来袭的当下,跨境电商正进一步火爆,资本输出与国外优质商品的进口正成为消费投资市场的两大热点,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买全球商品同样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实现。


值得关注的是,有钱+有闲的服务消费正在到来,中国居民商品的消费支出中医疗护理、娱乐、金融服务保险占比在未来将不断攀升。消费者正在进入“以收入换取闲暇”的阶段,与闲暇相关的服务、娱乐、体验式消费刚刚起步。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透露,如果未来十年中国消费保持稳定上升的势头,到2025年消费支出规模将扩大到10万亿美元以上(以目前价格水平测算),国外消费品制造业有望从中受益。


人口


在过去200年,特别是最近30多年来,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在1820、1950、1980和2013年分别是35.0%、21.8%、22.1%和19.0%,总体上在大幅下降。


即便是在1950-1980年,增长幅度也只有0.3个百分点,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中国的人均寿命从约40岁延长到近70岁。


相比之下,1980-2013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了超过3个百分点,下降速度是前30年上升速度的10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总人口为13.6亿人,当年出生人口为1687万人,死亡人口为977万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比2005年提高4.97个百分点;0到14岁人口占比为16.5%,比2005年下降3.77个百分点。


从这一组数字,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判断:中国在数量上依然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出生人口高于死亡人口;老年人口比例快速提高,0~14岁人口快速减少。这就是中国人口的新常态:数量依然可观,但老龄化加速提高,青少年人口迅速减少,人口结构已经发生值得警醒的重大变化。


一位资深人口专家在布鲁塞尔称,中国低于预期的生育率将会导致其人口数量在接下来的十年内达到峰值,这将成为决策者在规划国家发展蓝图时需慎重考虑的因素。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说,中国人口将会在2025年达到14.13亿的峰值,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数量却会比现在还低。


基于这些预测,如何保障劳动力持续供给以实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专家们表示忧虑。


“我们的研究团队近期发现,中国人口将会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达到峰值,这些预测已经被作为背景报告呈递给领导层,以供制定十三五规划参考”,张车伟对中国日报记者说。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人口在2014年底达13.7亿。张车伟团队预测在2025年达到峰值后,中国人口将可能在2050年左右降至13亿。


但张车伟同时表示,尽管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在2013-2030年间将基本保持稳定。


他的团队发现,中国在2013年至2030年间的年劳动力供给量将会保持在1.493万至1.698万间浮动。但到2030年,中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也会持续提高,尤其是研究生毕业人数会不断增加。


张车伟说:“我们相信,尽管面临挑战,但如果有合理的政策组合,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会保障这个国家至少十年的中速经济增长。”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林宝在会中表示,面对低生育率和劳动力供应的双重挑战,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将会“完全放开”。


“我们已经放松政策允许单独家庭生育二孩,但直到目前为止,这项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我认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将会很快全面放开。”


欧盟委员会官员JorgPeschner称,中国与欧盟都面临着同样的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挑战。他说:“人口红利为之前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中国和欧盟现在必须转向提升生产力红利来维持经济发展。”


柏林自由大学政治经济系退休教授GuntherSchmid警告说,如果中国发展政策还依赖如劳动力等低成本战略,中国将会陷入困境。


房子


过去20年,在经济快速发展、宽松的货币环境及旺盛需求下,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约11倍,2014年达到12.1亿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长29倍,2014年达9.5万亿元。商品房二十年累计销售面积达112平方米,竣工面积达105亿平方米。


然而,无论中国的房价怎么涨,总会有一些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房地产市场马上崩盘的声音。普通购房者惧于这些声音迟迟不敢下手,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花费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


事实上,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十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有可能就是房子。


说十年后房子便宜,是相对人均收入而言的,比如现在人均月收入是3000元、房屋均价是每平方8500元,而十年后人均月收入是1万元时,房屋均价可能是每平方12000元,相对而言,房屋的价格当然比现在便宜多了,因此,现在高价买的房屋放到十年后非但不保值增值,还会严重贬值!


对比古今中外房价,中国现在的房价处在房价最高时期,以目前的房价,一个年收入8万元的家庭,全家不吃不喝整整15年才能买得起一套100平米的三居室普通商品房,这个代价是非常高的。


房价如果继续上涨,社会各方面都无法承受,既然无法承受,房价就失去了上涨的动力,也就是说现在的房价,相对老百姓的收入来说确实已经到顶了。


中国已经实施了十几年的“土地财政”政策,随着“地王”时代的结束,“卖地财政”越来越难以为继,政府部门开始转变思路,将逐渐从“土地财政”向“物业财政”模式转变。


也就是向房屋持有人征收“物业税”的方式取得新的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这无疑会增加房屋所有人的持有成本,降低房屋作为家庭财富的吸引力。


那些目前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持续吸引外来人口流入,是促使房价不断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随着区域经济开发步伐的加大和产业资本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经济发达地区的总人口在十年内会出现此消彼涨的趋势,2010年开始的“用工荒”已经是一个苗头,预计十年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外来人口将会是负增长的趋势,人口的负增长当然会导致房屋需求减少,进而促使房价下降。


中国已经实行30余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终结房屋价格上涨的最强有力的杀手,支撑房价不断上涨的最根本的动力还是“刚需”,可是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新人”的数量逐年减少。


事实上中国社会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再过十年,中国社会将会更加衰老,年轻人将成为“稀缺”一代,对房屋的需求将会大幅度降低。


目前的社会中坚是60后、70后的这批人,这些人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无疑是整个社会中最强的,市场上购买别墅和豪车的基本上都是这批人,这些人中的许多人现在拥有不止一套高档商品房,而这批人的后代恰恰都是“独一代(独生子女一代)”。


十年后“独一代们”也长大成人了,这些“独一代”从父母和祖父母那里继承的房屋将达到“人均三套房”的水平,请问“独一代”如何消耗这些房屋呢?只能或租或卖吧?可是指望同为“独一代”的同龄人互相“接盘”无疑是天方夜谭!


十年后,中国的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25%,可能会有大量老年人住进老人院(“独一代”以一对四,无力照顾这些老人),老人们住进老人院后会产生大量空置房屋,也许今天的许多老新村在十年后因人气太少将沦为“鬼村”。


鉴于以上所述的原因,房屋将不会成为财富保值增值的手段,那些做了几十年房奴的人等来的将是房屋的贬值。


现金


纸币贬值是必然的,财经作家宋鸿兵举例称,80年代中期,保险公司向他的一个朋友卖保险,说等到2015年朋友退休后,每月可拿到50元人民币的保险金。当时50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还是很值钱的。


可现在50元算什么呢?现在在北京,这50元还不够到保险公司领保险金的打的费。


假如你现在有1000万元人民币,你以为你就可以退休吗?如果你把这1000万存银行里,10年后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200万,再过10年,可能只值40万,再过10年,可能只有几万了,可见纸币贬值的速度有多快。


2014年的100元人民币,购买力是2004年时候的几分之一?去麦当劳,买到的东西也许差不了多少,但买房子、雇保姆、看病,孩子上培训班,差别就大了。2004年的时候,深圳保姆月薪是1000元,目前要3500到4000元;好地段差一点的小区,新房子当年是6000元一平米,现在至少要3.5万了。


目前M2增速是13%,社会财富年增值官方数据是7%(GDP),扣除地方虚报的水分也许只有6%左右,13%-6%=7%,这大概就是中国的真实通胀率。100元钱,连续乘以10个93%,就是10年后的购买力,你算出来了吗?相当于今天的48.4元。


这种计算的前提,是不爆发经济危机。我们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中国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M2增长为27.7%(当年GDP增长8.7%),也就是说这一年的真实通胀率大约是19%,现金的购买力理论上一年就打了个8折。


而这样的年份,正是绿城地产宋卫平这种“赌徒”,从崩溃边缘翻盘大赚,成为超级富豪的年份。我们的钱,就这样聚集到了富商的手里。


所以,持有大量现金是非常危险的。即便你存余额宝,做银行理财产品,也低于7%的年收益,相对于7%左右的真实通胀率,你的财富还是贬值。资金量大的可以做信托,达到10%年收益,但如果借钱的企业破产了呢?这个风险显然非常高。


亿万富豪如果不做投资,30年后可能要吃救济。其实不光是人民币和美元,纸币从来都是贬值的。


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进入传播领域对传统媒体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


根据Editor&Publisher的最新研究:大约1/3阅读在线电子新闻的用户对传统媒体失去了兴趣,电视收视率下降了35%,广播收听率下降了25%,报纸购买率下降了18%.


另据美国Paragon研究公司的调查显示:1998年13%的美国家庭因上网而退掉了订阅的报纸。网络传播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给传统媒介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压力。

当海尔叫停了纸媒广告投放后,人们就会发现新媒体传播已经越来越被客户、用户所重视,传统媒体如何顺应全媒体时代,如何在粉丝经济下立足并发展,交互性是关键,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快而全地完成到达率、实现转化率,这是当下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课题。


于是很多传统媒体开始争相开设订阅号、服务号、微博、电商,想通过抢占新媒体一席之地,为日后分一杯市场之羹铺好道路。


报纸、杂志在这种洗牌的年代、颠覆的年代,能活下来的肯定是少数。所以,如果你投资传媒股,需要瞪大眼睛看清楚了。凡是机制陈旧的,即便讲了“新故事”,最终也将是浮云。


但新媒体会崛起,只不过,这种崛起遇上了鼓励创业的好时代,所以最终会是这样的:传统时政类报纸被包养,其核心内容成为禁地;私人背景的新媒体难以介入时政领域,但空间更大的,媒体的服务、娱乐甚至游戏功能,将被私有化,被做大做强。一批新富豪,会在这个领域诞生。


其实对于九零后来说,时政内容恰恰是他们最不关心的,也是最没有市场价值的。而澎湃新闻,搞的就是这类风险最大、最没有价值的东西。


地产开发商


虽然大城市中心区房价会持续跑赢通胀,但开发商的好日子结束了。未来10年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是残酷的挤压“过剩产能”时代。过去10年眼睛长到头顶上的从业人员,将开始体会到传统媒体所经历的痛苦,绝大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会死亡,7成左右的从业人员需要转行,大量的高管、中层将从“锦衣玉食”的层面,“沦落在风尘”。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CNBC财经电视台采访时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此前疯狂膨胀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走到了“转折点”,供应量将超过需求量。


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大鳄争食的时代,中小房企的生存境遇愈发艰难。随着行业集聚程度的进一步深入,相对于规模越做越大的大型房企,中小房企的处境可谓“凄凉”,对外,在拿地、销售等方面要面临大房企的激烈竞争,对内,融资、转型等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虽然2014年底市场出现翘尾行情,但是从2014年全年市场表现来看,房地产行业的境况显然已经大不如从前,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全年同比降幅近8%,销售均价同比跌幅近5%。


与此同时,大型房企的市场份额却在不断增加,50强房企的销售额门槛已经高达140亿元。对诸多中小房企而言,继续寻求规模扩张极有可能碰壁而亡,如何在夹缝中谋求生存空间,已经成为这些企业不得不思考的命题。


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从销售业绩分布来看,销售额超过百亿的房企出现清晰的断层,绿地、万科等七家千亿级企业销售规模继续扩大,12家企业的销售规模在300亿-1000亿元,与第一集团之间拉开了500亿元的销售差距,而100亿-300亿元的企业则多达61家,竞争异常激烈。


亿翰智库上市房企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化东表示,百亿企业阵营之间的分化正在拉大,规模房企的规模越做越大,强者恒强的趋势愈发明显,销售额100亿-300亿元的房企,很多是从区域市场走向全国布局的房企,抵抗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有限,未来也存在不少变数。


新城控股副总裁欧阳捷表示,7家千亿房企的销售额占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的七分之一,过去5年它们的平均复合增长速度达到34.7%,由于房地产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未来增长率按照过去5年的复合增长率的一半计算,到2026年它们将会占领整个市场,届时预计会有90%的房企将会消失。


除近80家销售额达到百亿的房企以外,全年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下的小房企更是不计其数,这些企业的市场关注度低,不少都是偏安一隅,无力向外扩张,在市场行情下行的背景之下,生存形势更为艰难。


由于金融机构为了控制投资风险,中小房企很难获得开发贷,信托等其他融资渠道的成本又居高不下,中小房企没了“救命钱”,与大企业在土地市场的拼抢显得不堪一击,这就导致了一系列连锁恶化反应。


在市场低迷时期,中小房企销售策略并不占优势,去化难度加大,资金匮乏拿不到可以开发的土地,项目运作陷入停顿,就将面临资金链崩盘的高风险。张化东表示,中小房企最主要的生存压力,正是来自高昂的融资成本和严重的人才流失。


某些财富排行榜上的钉子户,会瞬间消失,甚至跑路。不信?等着看戏吧。大幕才刚刚拉开。


钢铁煤炭


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推进以及环评要求日益提高,2015年落后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压力仍大,钢铁、煤炭等行业正在转型之路上艰难行进。


中国国务院提出到2017年,我国将压缩8000万吨产能,其中6000万吨落在钢铁第一大省河北。2014年,在钢铁、水泥、玻璃产业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的压力下,河北共压减炼铁产能1500余万吨、炼钢1500余万吨,超额完成年初所定压减钢铁3000万吨产能的任务。


钢铁分析师朱凌云称,在随着环保而来的新压力下,对于钢铁行业最直观的影响之一就是减产,而其中动作最大最典型的要属河北。


钢铁行业人士在介绍时十分感慨,昔日辉煌数十年的“钢铁第一大省”,今日已经被“三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益)的标签所取代。


朱凌云说,为此河北省壮士断腕,制定了“6643工程”,即到2017年完成6000万吨钢铁、6100万吨水泥、4000万吨标煤、3600万重量箱玻璃产能削减任务。从钢铁行业来说,这几乎占据了其钢铁产能的三分之一。


而与此同时,随着环评的严格执行,钢铁企业或许会迎来新一波的关停潮。某不具名业内人士指出,“钢铁吨钢环保成本为100元/吨,但以目前数值测算,每吨钢坯目前亏损额为250.4元/吨,如果加上环保份额,可想而知,350.4元/吨的亏损会淘汰掉一大批的企业。”


煤炭的减产同样难以避免。占据中国煤炭消耗总量“半壁江山”的工业领域已经开始面临专门的节能环保风暴袭击。


由工信部、财政部联合编制的《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已在内部下发,以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四大重污染领域为重点,提出到2017年,实现节约煤炭消耗8000万吨以上,减少烟尘排放量5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40万吨。


对此,分析师刘冬娜用“雪上加霜”来形容如今的行业形势。现在已经有65%-70%左右的煤炭企业是亏损的了,随着新政的下压,亏损无疑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分析则认为,随着市场和政策对过剩煤炭供应的“挤出”效应不断加强,供需形势难以好转,今后煤价仍面临下行压力。


“现在已经有个别地区的煤炭企业主动停产,因为利润太低,而往后的趋势是,只有承担着社会责任的大企业和国有企业或许还能支撑住,而且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进行‘去煤炭业务’化的进程,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坏事,毕竟清洁能源才是未来的趋势。”


此外,钢铁煤炭都面临着残酷的,消化过剩产能的问题,这个过程需要2到3年左右。但优胜劣汰之后,技术升级之后,这些周期性行业仍然有崛起的机会,所以10年之后很难说。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十年 房子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