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014年和2015年两年密集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将在2016年迎来三年试点的收官之年。此间权威人士指出,“十三五”将见证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高峰时期,正式启幕的PPP模式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经过两年探索,推广运用PPP模式在中国已初见成效。”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在25日北京举行的中国PPP百人沙龙首届高峰论坛上说,推广应用PPP模式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融资,而是一次理念观念的革新,既代表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又体现了财政管理方式的升级。
PPP模式的推广和运用始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经过了2013年的准备之年、2014年的发展元年和2015年的深化完善之年,PPP模式终于在2016年“十三五”开启之际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
“推广PPP模式对补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具有重要意义。”出席论坛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说,2014年我国房地产完成投资总额9.9 万亿元,而城市除电力和通讯之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计1.64万亿元,远低于世界银行建议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1??1的比重要求。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说,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只有54%,要达到目前发达国家70%以上的城镇化率水平,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补足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无疑为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城市建设提供更多机遇。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部署2016年工作时提出,今年将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全面规划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巨大的城市基建市场吸引了社会资本的关注。中国建筑副总经理李百安透露,中建致力于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正由传统的房建领域向基础设施领域转型。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已参与投资了一大批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
“保险资金必将成为PPP市场的重要参与方。”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则表示,集团将加大在PPP市场的投资力度,近期也将申请成立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并将PPP作为最重要的投资方向。
不过,PPP模式虽然在各地燃起了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之火,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PPP模式发展中仍存在观念转变不到位、项目落地率不高、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市场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
对此,孙晓霞表示,PPP是一个难活细活,既涉及理念、观念转变,又涉及体制机制变革。我国用两年时间初步建立了PPP的制度框架,但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下一步还要进一步优化法律环境、对假PPP进行纠偏、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着力推动PPP规范发展。
章林伟则强调,推广应用PPP项目的关键,在于确保私人投资者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为此政府要学会从社会资本处“按揭”的能力,要转变理念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同时相关政策机制也要完善,保证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前瞻未来,PPP的改革永远在路上。”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透露,目前推进PPP制度建设的两大举措——PPP立法和特许经营法都在筹划中,财政部也正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推进PPP项目的配套土地、财税等政策落地。